旅行應該如何定義,而定義本身的意義又是甚麼意義?
對好多人來講去南美起碼要花半年,機票太貴不玩返夠本好唔抵。合共只逗留三星期有多,旅程終結時又無厘頭飛半個地球去到了越南海防。
其實有同感,今次出走太倉促,山長水遠去到南美洲,在城市的時間比例太多了。Qatar airways 裡有個節目專介紹南美Landscape ,人們去南美睇山睇水睇瀑布,現大半年其實都只是起錶。
雖說南美對香港人來講好遙遠,絕非熱門選擇,但還是遇上了幾次香港人。大家去南美的原因都不同,有為圓夢去十國遊、也有在加拿大工作的香港人來渡假。至於我也完成了人生覺得非做不可的事,但為甚麼這件事是非做不可,現在印象開始模糊了。
這三個星期睇波——仲要不是睇本地波的次數,比以前睇得密時更密,阿根廷烏拉圭巴西聯賽都去過,自由盃兩場。本身沒有這樣的計劃,但去到南美洲那種徹底被足球包圍的感覺實在無法抗拒,放棄去智利就是因為智利聯賽休季,換來在聖保羅一睹哥連泰斯比賽的機會。
南美洲人們投入足球,同貧窮、娛樂少有好大關係,小保加所在的La Boca就是首都一處相對貧窮的社區。踢足球是脫貧的路線,而足球比賽是生活的最大娛樂,也是維繫社區、家庭的事情。認識了一位聖羅倫素的球迷,他的一家在阿爺一代就支持聖羅倫素了;在哥連泰斯,你會見到阿爸阿媽同20歲的仔女/仔女男女朋友去睇波,睇波就是巴西的auntie雞脾;當日單單是自己親眼見到,球場已經有兩位男士求婚成功了。
我們用足球作為媒介去認識這個世界。
好細個就踢波了,曾經我以為自己踢得算ok,但愈大個就愈發現自己沒有為了踢好波而對抗現實的決心,另外就是波底,慢慢就開始fade out;然後遇上香港足球,晨曦、傑志、香港隊,成為球迷這樣就過了接近20年。
20年前在香港球市最差的時候,為了令自己喜歡的事情被社會看見和重視,有些人開始在球場邊掛起The Power of Hong Kong的橫額付出了很多,在被嘲笑、被邊緣化之下,這二十年來有人仍不離不棄地去到球場,無論是只得幾十個觀眾還是全場滿座扯紅旗,沒有放棄香港足球、香港隊的人還有好多。
南美返來,香港球迷在實踐上同阿根廷人有些不同,比較也無謂。但相同的是,我們將這一切一切都納入生命和生活的細節裡面,然後通過香港足球去完成好多可能自己沒有勇氣去的旅程,就算幾難去的地方都有人去到,於是We are HK的呼喊聲就在平壤、烏蘭巴托、馬累、多哈、雅加達裡響起。也因為足球,香港人踏足了這些地方。
睇過了世界各地的比賽,今次旅程最後一場波就是這一場,雖然只是友誼賽,但也是最重要的一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