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前跟周祖堯(Joseph)的訪談、以及過去兩篇文章,我們回顧了近年香港球迷這幾年曾經在亞洲各地留下的足跡。
對那些喜愛跟隨球隊四處闖蕩的伙伴來講,作客除了實現自己對球隊的支持,也令我們的旅程帶來對自身以外的意義。無論賽果如何,能夠同球隊在異鄉行一段路,感覺自己也是球隊的一份子。
因為每個旅程——即使看起來「容易」的地方如韓國、馬來西亞,在亞洲想睇一場足球比賽,對旅人的要求也一定低。像今年作客新山、JDT的新主場距離新山市中心頗遠。而最近傑志球迷作客曼谷聯,球場亦不位處市中心。獨行的那幾次旅程,更要找在沒有數據/數據不佳的情況球場、去球場。當然也有些場地是簡單易去,新加坡Jalan Beslaer and夾在地鐵兩條路線之間,還有台北田徑場也是位處交通要道,這些球場對作客球迷而言十分友善。
找到球場之餘,確保門票到手、有效使用,可說是每一次作客最花心神的事情。在旅遊App流行的年代,再難去的地方只要你有App在手,機票住宿甚至市內交通都不是問題。反而門票無著落,行程幾乎直接宣告作廢,所以每次作客買飛、入場才是最費心神的事情,尤其亞洲足球變化甚多,萬一去到門口先知門票無效就慘了。

根據經驗,由於門票安排涉及兩地足總的溝通,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香港足總的角色都十分被動。而在亞洲除了個別足球大國外,作為較少球迷的隊伍,主辦方很多時都直覺認為隨隊球迷不多、甚至沒有球迷。所以當地足總很可能要待港隊抵步後、與球隊經理溝通過後,才能安排門票,而這些門票甚至要到比賽前一兩日才能確認。
在一些票務比較發達的地方如馬來西亞、台灣、大家對他們的購票系統都十分信心,寧願直接購票、手持e-ticket進場總好過等足總安排。
2018年的亞運會就比較麻煩,足球比賽門票閘口購買,而且不一定買到,個別場次因為有印尼隊參與,令門票十分搶手、幸好最後都在窗口成功買到波隊。今年作客海防之前,大家在網上見到當地售票網站開售之時,門票已告售罄。而我們去到球場門外,見到不少人在街上擺兜售黃牛飛,你大概就知道發生甚麼事了。由於未知真偽不敢光顧,最後在足總安排下湊齊滿足所有人的門票數量,才成功入場。
很多地方的售票系統已轉用e-ticket,入場時只需要掃一掃QR Code就可以入場,但亦有不少地方仍使用實體門票。將視野拉遠一點去亞洲之外,南美洲不同球隊都會自己安排銷售方式,今屆小阿根廷人兩場自由盃賽事都是e-ticket,而沙蘭迪兵工廠對獨立的甲組聯賽則仍使用傳統實體票,並在自己的票房發售。

今年在阿根廷其中一場由巴列沙卡中央對聖羅倫素的比賽,去到球場周圍才發現原來沒有票房這回事。在巴士搜索購票資訊時被一位前往球場的球迷看見,在他引領下才知道原來球會將不少少門票都交由球迷自行安排銷售,球迷組織亦兼營賣波衫業務,盈餘用作買鼓、做橫額、買煙花。
巴列沙卡是當地一個較貧窮的區域,人口以巴拉圭移民為主,球迷組織也就是當地最大的社區組織,他們在開波前3-4小時在場內佈置好,然後出返球場外聚首在附近飲酒、燒烤、分發門票、唱歌,然後浩浩蕩蕩地再入場。這種以球迷組織自主售票門票、波衫、聚集空間,作為社區裡連繫的方式,十分適合當地社會經濟狀況,但香港球隊支持者基數較少,似乎就比較難以實現起來了。
而歐洲的足球文化同樣成熟,熱情的Ultras比球賽更引人入勝,不過對當地政府來講也是一個很中棘手問題,很多國家都視Ultras為滋事份子,並加以管制。除了入場搜身、武力鎮壓,亦有國家在票務入手。
土耳其政府為以減少球場暴力事件、增加女性兒童入場為理由,2014年引入名為「Passolig」的電子票務系統,所有足球比賽門票都要以Passolig系統購買。
Passolig卡是一張實體Debit卡,論是本地人或遊客,如果想入球場睇波都要申請一張,申請時需要填報證件、電話等個人資料以及申明你所支持的球隊。Passolig印上相片及證件號碼,而在任何票房買飛時都要出示。而入場時沒有實體或電子票,球場職員會讀取Passolig的資料予以通行。
此舉最主要目的是建立龐大球迷資料庫,追蹤被當局視為麻煩的球迷,亦令門票「一人一票」可以落實打擊黃牛。但由於蒐集大量個人資料,亦令到當地球迷十分不滿,質疑此舉為打壓表達與異議聲音。


伊斯坦堡三大球會加拉塔沙雷、費倫巴治及比錫達斯的Ultras,幾年前共同在街頭抗爭、以及以司法途徑嘗試推翻但不成功,於是發起聯合杯葛行動,令到土超近年入場人數一度回落、部分贊助商亦因球迷減少而中止對國家隊的贊助。與此同時,作為最世俗的伊斯蘭國家,近年亦有愈來愈多土耳其女性及家庭入場睇波,這些對Ultras不感興趣的群體有否填補部分Ultras退場的入場數字,暫時仍是未知之數。
所謂用足球看世界不單是說跟球隊作客然後在比賽城市觀光旅遊,由門票的銷售、分發方式可以窺視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脈搏和社區關係。足球在亞洲及南美是一項庶民運動,通過場內場外的小細節、球迷的投入度,大概可以勾勒出一個地方的眾生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