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球證鳴笛完場,標準流浪以1:4不敵海防FC無緣晉身次圈賽事,今屆亞冠盃之旅就此完結。對流浪(絕無僅有)的球隊職員李恆基(Matthew)來講,亦已完成一場不可能的任務:「外人眼中只是一場球賽,但在我經歷卻是完成了一個event。」
這位縱橫球圈超過二十年、見盡體壇大小風波的前體育記者,在過去兩個月遇上極大難題:「以MO(傳訊主任)身份搞一場亞冠盃,比過去採訪一整屆奧運會還要攰。」


突如其來
時間回到今年5月,流浪在下半季聯賽九場賽事共取得22分一口氣衝上第三名完成賽事,又加入足總盃決賽,意外獲得了亞冠盃外圍賽參賽資格。完成足總盃決賽後,流浪職員無隨球員一樣放暑假:李恆基要繼續跟進旗下青年隊賽事、準備來季超青聯賽牌照事宜的同時,亦要處理亞冠盃賽事:「由確定能否出戰亞冠盃的一刻,球隊要處理的工作大增。如果要搞一場亞冠比賽,首要的工作是要為球會補回申請牌照。」
其他球會早於2022年12月已申請亞洲足協牌照,流浪在確認出線之後向亞洲足協補交申請,但所有文件必須在七天之內完成,包括球會資料、還有亞洲足協牌照需要的文件,這些行政工作對作為細球會的流浪來講頗大負擔,但交少一份文件都可能會直接失去參賽資格。
「我自己本身有其他工作,有一次在跟蒙古籃球總會主席開會食飯期間,收到球會電話,然後就要馬上拿出電腦出來。亞洲足協要求我們遞交一份『保護兒童政策』,亞冠盃喎,關保護兒童甚麼事?不過如果翻看文件,牌照確實也有列明要求,於是只好馬上準備一份,結果整餐飯就在外賓面前處理這件事情,自己都覺得有點失禮,但你不做,牌照就申請不到。亞洲足協的平台不是drive,一個掣就可以將所有文件upload,你要先去網站上逐個掣撳、逐份文件上載,然後慢慢做,我們在限期前幾分鐘才完成所有牌照文件。」
足總並非今次亞冠盃賽事主辦單位,流浪需要以主隊身份承擔大量行政工作。相對於大球會有人手與資源可以調配,流浪籌備這場亞冠盃賽事就要全民皆兵,本身理應是球隊傳訊官的李恆基,在這緊張時刻亦要幫其他職員分擔這工作:「因為很多事情都沒有處理過,然後每做一件事都是trial and error,有不懂的地方都試過打去友會求助;足總的職員多善意地多次提醒,以我們的人手最重要是處理好最低限度的工作,至少要令比賽開到波,其他事情可能就要擺後少少。」

申請牌照後接下來的兩個月,流浪在人手極度緊張下處理比港超更複雜的球員證冊手續,在過程中要處理大量證件、過往轉會文件等工作,幾經辛苦才在限期前兩三天完成。然後又要跟客隊海防FC溝通在港行程、票務安排等。
在港超算是中型班的流浪,一直以來沒有聘用很多職員,連李恆基自己事實上都以兼職身份為流浪擔任傳訊工作,其他兼職職員甚至義工大多數都出於對球會的感情和與職球員的友誼捱義氣幫手:「可能有人會質疑,為何不聘請多個職員?整件事太突然,一開始沒有想增加人手,但當事情愈來愈多、多到超乎想像時才去請人,到完成招聘手續時比賽都可能完了。」
心境
李恆基認為,參與亞冠盃的球隊mentality(心態)一定要調整到「亞冠」的狀態:「平時超聯很多細節都是由足總處理,去到亞冠盃,很多事情例如廣告板的擺位、球員訪問和賽前賽後記者會的易拉架設計,很多都是要由球會自行承擔,在沒有專職設計師下,需要花很多時間跟外判公司來回溝通修正。還有比賽的門票雖然由足總負責銷售,但門票設計、銷售方案、主隊與客隊劃區,平日港超不需要想太多的事情,都要我們花心思去處理。」
「另外亞洲足協官員、裁判在香港的食宿和交通,都是由流浪負責,球會除了需要安排接待人手和物資,而他們的行程亦會因為很多不同因素而轉變,這樣球會要應變都很有難度。像客隊每日都需要大量的冰塊和水,相熟送冰公司每天只在上午送冰,如果客隊下午才要求要冰,我們就要先將冰存放在球會、自行想方法保溫,到下午再叫車運過去。」

球迷最關心、也是最容易看見的宣傳推廣,並沒有被列入這些要求之內。對球會來講,安排球賽使用的波、救護車安排(兩部正選一部後備)、駐場醫生、場地人員安排、亞洲足協監場和裁判的食宿安排等所有看似零碎但又有嚴格要求的事情,都比賣波衫、出場刊、搞文宣更要優先要處理。
「仁川聯(勝方第二圈對手)那邊7月已經開始問我們和海防FC索取資料,可見他們很早已開始籌備賽事。如果我們都可以早點開始處理,可能好多事都做得更好。」
經歷過今次為流浪籌備亞冠盃,他認為日後如果其他中小型球會都獲得出賽機會,最重要是心態的調整:「尤其在資源不多下,球隊一定調整工作的mentality。足球比賽不是你安排11個人落場、踢完就走,主辦一場比賽有很多外間不為人知的細節,特別是亞洲賽有很多條件需要滿足。很感謝那些無償地幫忙的朋友、以及經常提點我們的足總同事。」
流浪最終沒有贏下這場賽事,但今次的出賽經驗,或多或少亦為香港職業足球帶來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