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流浪的傳訊主任李恆基(Matthew),在剛剛完成的亞冠盃外圍賽為球隊處理不同的大小事務,港超聯開鑼不久,他又要馬不停蹄地為週末的賽事做好準備工作。
李恆基前後為流浪服務九個球季,主要負責攝影和管理官方社交媒體,內容包括預告賽事詳情、球賽報導及公析、賽後訪問、球員介紹、比賽日須知等。除此以外,他亦是一名資深體育記者、大學講師,以及非常熱愛足球的本地球迷。

Goal3
十歲開始睇本地波,中學擔任足球隊隊長。2000年入讀樹仁修讀新聞系後不久,熟識IT 的Gary Hui 成立了香港首個討論香港本地足球的網上論壇「Goal Goal Goal 球迷大聯盟(Goal3)」。千禧年間會上網討論足球的讀者應該記得,Goal3 可謂本地球迷的精神食糧。論壇在互聯網剛興起、港足冰河時期起家,Goal3 不止給予球迷一個空間討論本地波,更集結了一班千禧年後香港本地球迷,有組織地為球隊和港隊打氣,建立香港球迷文化。
網站亦吸引不少對本地足球十分熟悉、而又各有擅長技能的人。時任足總總幹事林俊英當時眼見 Goal3 有潛力,透過足總同事邀請 Goal3 成員處理足總外判網站工作。Gary 便組織了一個四人小組,其中找來仍然在新聞系就讀的李恆基,撰寫網站內容和賽後報告,而自己則負責網頁版面設計和系統。該版本的足總網站沿用了十多年,至近年改版才被換走,而昔日的內容至今仍然可以在網站中搜尋到。
李恆基一邊忙著更新足總網站,一邊爭取新聞工作機會,畢業後先到《新報》短暫任職攝影記者,然後轉職《大公報》寫體育,一寫就是十多年:「該報館對體育版取態可說是無為而治,做到就OK,自由度很大,所以才做得長。做得耐記者,自己已建立一套價值觀,個人來說特別重視新聞原則、用字和句子流暢度,也追求新聞性,要求自己只寫有價值的內容,否則不如不要寫。」




難忘時刻
每日都寫體育,有日冇橋冇新聞怎麼辦?「不會的,做耐了你會有些人脈,儲定兩三個料在手,乾塘或者是適合的時機就拿出來用。當時香港仍有9至11隊球會,真的沒有貨仔時我就會每日打電話找其中一隊拎下料,總會搵到新聞。但我做新聞有宗旨和原則,可以和球員有傾有講,但我自己會抗拒與他們太close,會保持兩個角色的距離,做新聞要中立客觀。」
「好多人會覺得我很串,但其實我都係專心做自己嘢,我性格是不會刻意接觸自己覺得沒意思的人和事。面對不合理的事,黃子華教落,『東急阿雪(Don’t give a shit)』。」
體記生涯見證過千禧年代足球的冰河時期,也採訪過兩屆奧運、兩屆亞運、三屆全運和三屆東亞運,他笑稱自己是十全老人,數到關於足球最深刻場面,他憶起兩件球壇大事:「第一件事是開心事,2009年東亞運,港隊憑互射12碼擊敗日本。我由十歲起開始睇本地波,對港隊情感很強烈。當時忍不住哭了出來,但馬上轉身抹乾眼淚,因為不想讓行家看見。那次是港隊首次在主場取得金牌,感覺見證了一段香港的重要歷史,感到非常光榮和感動。」
第二次是在2014年愉園對晨曦的一場港甲賽事,愉園有幾位球員涉嫌牽涉「打假波」,李恆基親眼目睹 ICAC 職員到球場拉人:「他們等待球賽完結直入更衣室捉人,我和行家都亂了陣腳,因為事出突然,從來沒看過這麼多西裝佬走入球場。我們馬上拿起相機,盡量拍到就拍。那場並不是特別熱門的賽事,沒來現場的行家和球迷很關注打假波事件,所以有在現場拍到照片和相關的報道變得非常重要,很多不同bite的行家也要問我們這些在場記者借相。」這次經歷令李恆基決定往後大小球賽也會盡量全部到場採訪,避免有甩稿而要周圍問行家駁相1的混亂情況。


昂首闊步
李恆基在2017年離開報館,翌年在一間本地體育網媒工作,19年受邀回到報館體記崗位,當時想做一個東奧專題,主題是「奧運運動員四年間的成長」,可惜因未能與公司取得工作處理共識,很快再次離開報館:「18年在某間網媒做過短暫時間,開始摸索到讀者口味,差不多做到 breakeven 的時候,網媒就關閉了。當時感覺壯志未酬,想在報館把見識應用出來。可惜在19年短暫回巢後,工作內容實際操作與理想有很大落差,只好黯然離去,奧運專題不了了之。」
13年體記生涯落幕,現時除了為流浪、愉園籃球部工作,亦有在大學授教「香港中文媒體的體育新聞與殘疾運動」課程,他可會鼓勵後生一輩入行?「你要有心理準備做體記的收入與同齡人士相比一定會較低,在人生發展亦不會有太大突破。若你對體育非常有熱誠而沒有經濟壓力,歡迎一試。」
李恆基感激約在報管任職體記的第4年,有位好友曾建議他可嘗試轉行或轉公司以發掘新機會。雖然當時因認為自己在此崗位仍有學習和進步空間而婉拒其建議,但他一直有放這一席話上心。直到採訪過幾次大型運動會,發現遊刃有餘的自己而不是當初驚青緊張的小子,才感覺到這是個合適的時機去求「變」:「之後曾嘗試由紙媒轉做網媒、甚至轉換工作跑道等,都是想藉着改變追求進步,知道自己喜歡做甚麼,不喜歡做甚麼。例如雖然在做網媒時得到不少滿足感,但深知這始終是件燒錢、燒時間和精神的事,所以都放手了。將來有機會可能開台分享見聞和對足球的看法,不過要等有時間先。」
這位中年 slasher 活到老學到老,大半世都與本地體育和足球共生,不知道這四年間,他自己又有怎樣的成長?

- 記者找行家提供自家報館沒有拍攝到的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