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亞運隊取得好成績的同時,球隊亦起用不少年輕球員,這些球員經歷大賽洗禮後帶著各自的感悟繼續在足球路上奮鬥。去季在港會表現突出的右閘周子謙(Tim)年僅17歲初登大賽舞台,成為整項賽事最年輕的球員。
周子謙小時候玩過一些足球興趣班,U10時爸爸帶他到離家不遠的港會試腳:「同年不少球員水平都很高,其中一位Daniel Bennie在港會受訓過後返回澳洲,曾為澳洲U17上陣,現時效力A League球隊珀斯光輝(Perth Glory),在今年季前熱身賽對英超韋斯咸的賽事上陣更入波。他小時候已經很厲害,但都沒想像過現在已經可以勁到能在英超球隊身上入球。」
港會多年來經常安排周子謙跳級訓練和比賽,令他經常面對比自己身型及技術高的對手,尤其港會擁有不少高大的外籍球員,自少便在對抗性極強的環境下成長。15歲時獲安排在U18級賽事上陣,獲一隊總教練東尼咸美頓留意:「去到上季暑假,他Whatsapp邀請我去一隊操練,練一課之後就決定簽約。起初以為只是跟球隊操練,季初時亦因為代表港隊參加U17亞洲盃外圍賽而錯過開季,以隊長身份參與這比賽,自覺表現都不錯。結果返來香港後,馬上在在菁英盃對冠忠南區正選上陣,那場表現亦很好;後來因為積施利受傷,在作客大埔的超聯賽事再次擔任正選,還幫球隊贏波。由Tony問、到作客大埔的比賽之間都不過是一兩個月的事。」

亞運
上季才首度亮相港超聯,新球季就獲安達臣教練徵召入亞運隊大軍,他坦言完全無想過有這種機會:「就算入選了本身都沒有太大期望,尤其隊友很多都是大港腳、或其他球會的主力球員,入訓練營時情緒很緊張。安達臣是一位很有霸氣的教練,但他也很友善,其他球員亦如是,慢慢練習後亦開始跟上進度。」
「教練經常跟我們說,他教波超過二十年見過無數球員,揀得我們入隊就是覺得這班球員有能力同對手較量,信心亦慢慢建立起來。相比起平日球會操練,安達臣帶領的訓練節奏和速度都高很多,經常跑到抖不到氣,這種模式很好。跟隊友聊天時,他們都說我很幸運,在這種年紀已經有機會接觸高水平、很外國相若的訓練模式。另外選手村有很好的設施、飲食,加上高強度訓練,第一次感到在專業的環境下原來對訓練的質素可以有如此大的正面影響。」
周子謙在第二場對烏茲別克的分組賽正選上陣,亦有在淘汰賽對伊朗及日本後備入替,他形容亞運對手實力是自己前所未見:「第二場對烏茲別克自己有份落場感受更深,其實整隊波發揮很好,但對手的技術、走位和節奏控制都比我們高一班波。日本隊身型跟我們差不多,他們的中堅比安永佳矮小,偏偏所有斬入去的波都可以頂走,可見他的球路精準,而且整隊波默契很好,好sharp。我們在下半場體力開始下降,對手仍不斷跑、不斷給我們壓力,連抖氣的機會都沒有。」
在見識過有質素的對手,再觀察日本足球發展,這場賽事的比數不僅反映著兩地足球水平的距離,而日本足球的文化、大眾對待足球的態度也造成這種差異:「在日本想以足球為志向的話,他們的系統很完善、青訓很專業,年青球員每一天都要專注訓練,他們的生命能夠完全被足球圍繞著,只要不斷努力,會看到有達成夢想的一日,而事實上亦有很多成功例子。可是在香港,如果想發展足球的難度高好多,而且主流觀念都會想你先讀好書,一個星期只能操兩三課,你很難擺太多心力落足球。從小到大身邊很多有能力的朋友,上高中後都陸續放棄成為職業球員的志向,因為他們知道無論你幾努力都好,條路只會愈來愈難行。」


右:周子謙(12號)與冠忠南區中場趙聡悟(20號),自小時候已一齊上足球興趣班,今屆亞運會亦一起為港隊上陣(相片由港協暨奧委會提供)
未來
年紀輕輕便獲得大量超聯上陣機會、更入選亞運代表隊成員,周子謙感激這間老牌球會給予很多機會自己:「若非效力港會,得到的機會未必會這樣多,由細到大都得到球會很多人支持。像U12的教練基保,很多足球知識自來自他,上到一隊後亦幫我調節很多。而隊長積施利也幫我很多,可能有人覺得我們之間位置重疊有競爭,但他曾在中超比賽,分享很多比賽的經驗,我們之間的關係很好,也是自己學習對象。其實港會在有限資源下,青訓已做得很好,只是球會的定位亦難以發展成完全職業的足球會,這個處境其他球會很不同。」
年少成名,但周子謙並不視港超聯為終點:「能夠在高水平球賽上陣成長很快,右閘位對著基華尼頓、明加索夫等外援,也在對方身上汲取很多防守經驗,自覺表現也不錯,所以信心很大。但足球世界好大,不能因為年輕踢到港超就自滿。中學畢業後計劃到海外升學,希望可以在足球水平高的國家繼續踢波和讀書,相信自己有能力將兩者都好好兼顧。我有向安永佳查詢過美國NCAA(大學聯賽)的情況,亦知道現時NCAA的水平已相當高,而且制度上能讓球員在兼顧學業同時,亦能參與MLS的選秀。」
為港隊首征大賽,周子謙被隊友對勝利的追求所觸動,希望見證香港足球進步,球員亦能獲得應有尊重:「以往就算為U17代表隊比賽仍未有這種感覺,但今屆亞運成隊波都好想為香港打好每場波,像李毅凱的大腿快要撕開了,還要堅持上陣,實在很感觸。可是球員的付出這麼多,回報卻很少。為港隊比賽一向都沒有bonus,今次若非晉身四強可能獎金都沒有。作為年青球員,今次這筆獎金對我來講已很豐厚,可能沒有太多資格評論;只是很多比較資深的隊友,花三四星期集訓和比賽,獎金均分後金額可能比他們在球隊的月薪還要低,這就有點可惜。」

Profile
姓名 | 周子謙 Timothy Stephen Chow |
位置 | RB/CB |
擅長腳 | 右腳 |
出生日期 | 2006/3/11 |
職業球隊 | 港會(2022-) |
未成年人政策
本篇文章刊登時受訪者尚未年滿18歲,OneTwo.hk在訪問前已先取得受訪者本人及其法定監護人同意,而在刊登前亦已獲受訪者本人及監護人確認內容。
OneTwo.hk在刊載未成年人專訪時,會確保訪談及刊登內容在受訪者及監護人知情及同意下進行,以保障未成年受訪者之私隱及權益。如有任何查詢,歡迎電郵至onetwo@onetwohk.net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