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隊作客0:2不敵不丹,雖然總比數仍以4:2晉級次圈,表現仍廣受球迷抨擊。
球賽舉行地點不丹首都廷布位處海拔2500米以上,而根據現場用測量程式顯示,Changlimithang Stadium位處海拔約2735-2740米之間(+-5米)。因此,對長期在低於海拔500米以下比賽的球員而言,高原氣候確實是一大挑戰。
但高原氣候(Mountain climate)具體是怎樣一回事?根據垂直溫度遞減率(Lapse rate of temperature)理論,當空氣含有水氣時,水汽凝結釋放熱量,每上升1000米大氣溫度會下降攝氏6度;換言之高原的氣溫會比同緯度平原低,在比賽開賽時現場實測氣溫只有攝氏4度,對上星期明明仍在炎熱中比賽的球員來講,肯定是一大負擔。
高原另一特點是氣壓會比平地低,而氣壓急降的情況下,可能會令人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這些症狀因人而異,一般在海拔2500米以上高原出現。為了緩解可能出現的症狀,港隊已安排在實前4日抵達廷布訓練及適應。





部分作客球迷則自備如Acetazolamide等高山藥物,這類藥物需要在出發前經醫生處方,部分則在落地後直接靠身體適應當地氣候。作客球迷大多數行程都在平地進行,但導遊安排了參觀不丹著名「虎穴寺」,亦藉此以身體測試高原運動的實況。
登山過程需要徒步登上海拔3300米,由出發點起計抬升約500米。整由上到落山歷時約7小時隨著運動量及海拔高度上升,身體明顯出現輕微高原反應。雖然無法與球員訓練和比賽的實況比擬,但相信今次有份作客的球迷都會體會到,對習慣生活在海邊的香港人來講,在高原上運動並不容易。
不丹隊在主場擊敗香港,是球隊加入FIFA後歷史上第九場勝仗,亦是這支世界排名184的球隊,首度擊敗世界排名150位以內的球隊。完場後不丹球員沮喪地攤在場上,他們賽前應該下定決心想追平。雖然未能取得出線資格,但表現令現場5300位不丹球迷感到自豪,以揉合當地藏傳佛教、宗卡文化的口號為球隊吶喊。
不丹自2019年上屆世界盃外圍賽首圈對關島(總比數1:5出局)後,四年來再次舉辦正式賽事,除了吸引本地人入場,亦有不少旅客特意一睹不丹足球賽事風采。這場賽事安排在國內最大的Changlimithang Stadium舉行。
這個球場有兩邊看台,後備席一邊有一個面積廣闊的觀眾席,入口處富有當地建築特色。看台平面面積遠比人造草面積大,估計球場過往用於不丹傳統射箭比賽(射距145米)。對面看台設計有如宮殿,除了VIP外,據報看台中間是預留予皇室成員的位置。由於不丹屬於雪國,當地大多數足球場都是人造草,包括Changlimithang Stadium。






球員由於天生習慣高原氣候,充分利用天然環境優勢,通過不斷長傳和轉向令港隊疲於奔命。為不丹攻入第一球的隊長基治辛(Chencho Gyeltshen),賽後得到港隊安達臣教練主動讚賞,這位被喻為「不丹C朗」的前鋒,完場後主動與在場外守候港隊的香港球迷合照,基治辛亦透露對香港聯賽感興趣。他曾經在泰國(首次外闖時效力武里南聯B隊)、印度、尼泊爾、孟加拉落班,現時正於印尼乙組斯里維加亞(又譯三佛齊,Sriwijaya)效力。
基治辛去年一度加盟不丹古城帕羅勁旅帕羅FC(Paro FC),帕羅FC在今屆不丹超級聯賽正位列榜首。帕羅是一信揉合農業與旅遊的小鎮,鄰近不丹唯一國際機場。帕羅FC由當地一位旅館經營者擁有,他更特意在旅館興建帕羅FC專用的球場作比賽和訓練。而帕羅市一帶亦見到不少新建的足球場,就算空間不夠都會規劃五人球場。硬件提升下,加上開始有系統地訓練年青球員,半職業的帕羅FC近年來不超成績愈見進步並非偶然。
總比數落敗不丹未來三個國際賽期(FIFA)都沒有正式賽事,但歷史性擊敗香港之後,會否更進一步推動當地足球運動發展?
而香港隊落敗固然不好受,但球隊在高原面對的問題亦非藉口,至少對遠征不丹、親自以身體感受過高原下劇烈運動的感覺的的香港球迷而言,會有身同感受的諒解。驚濤駭浪下晉身次圈,下個月將會面對比不丹更強大的對手,教練和球員又能否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