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正德:去年走馬上任男子代表隊經理,在白界線外的另一場比賽,我們從不輕視任何一件小事和細節
「這是港隊近十年甚至二十年來最重要的比賽,事前每一項準備功夫都十分重要,我們沒有看輕任何一件事情。對我們行政和裝備團隊來講,球場上的比賽是球員和教練的比賽,白界線外所有事情則是我們的比賽,壓力不比他們小。」

盧樂謙:搭上噴射機的慈幼仔,因為足球走上藝術之路
盧樂謙(Him Lo)是一位涉獵多種創作形式的香港藝術家,他以繪畫、混合媒介創作雕塑和裝置藝術參與集體創作和行為藝術表演,近年遊走於不同的社區之間,以社區營造推動社區藝術。

周祖堯:追隨港隊走遍千里,希望更多人加入成為作客球迷
再高的山都阻礙不住球迷對港隊的熱誠,從曼谷坐飛機經加爾各答到不丹唯一國際機場所在地帕羅,降落前在機上能清楚見到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港隊球迷中堅分子周祖堯(Joseph)也是機上乘客之一。

羅國豪:資深青訓教練道出殘酷現實,但依然想付出一切捉緊每位喜歡足球的年青人
「香港青訓唔得、唔夠」一直是其中一大爭議話題。到底青訓是否真的「咁唔得」?曾在流浪任職12年,期間做過一隊助教、在理文擔任六季青訓總監的羅國豪(羅sir),近年自立足球學院,經驗令他得出結論⋯⋯

張寶春:一步一步推動女足職業化
「男子球員和女子球員對足球的理解和視野有很大差異,我很強調訓練是為了比賽,如果在比賽期間突然被對手高壓緊迫,我們就會失去控球權、輸波。所以我們的訓練內容不斷重複,除了希望鍛鍊技巧,更是要她們理解從而改變——球員不單純是等教練的指示然後執行,而是在落到場比賽時可以應付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

李恆基:由體育記者到球隊MO,以筆和鏡頭書寫香港足球二十年
「第一件事是開心事,2009年東亞運,港隊憑互射12碼擊敗日本。我由十歲起開始睇本地波,對港隊情感很強烈。當時忍不住哭了出來,但馬上轉身抹乾眼淚,因為不想讓行家看見。那次是港隊首次在主場取得金牌,感覺見證了一段香港的重要歷史,感到非常光榮和感動。」
Loading…
Something went wrong. Please refresh the page and/or try again.